(2011年3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这次棚改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前多次进行了专题研究。会上,出台了5个相关文件,并与各区(市)签订了责任书。这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格高。一个地级市召开这样的年度工作会议,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领导亲自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二是范围广。参会人员包括在家的各位副市长,各区(市)、枣庄高新区以及一些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单位一把手,还邀请了市人大、政协的领导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参加。三是时间点特殊。国家提出5年完成棚改,我们提出3年完成,去年开局,今年攻坚,明年收官。在攻坚之年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对实现三年棚改目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我们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大规模会议。这次会议所有在家的副市长都参加,因为棚改不仅是住房问题,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工作,事关我们城市转型“三大战役”中第三大战役的成败。会后,各区(市)要抓紧把这次会议精神向常委会汇报,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各部门要围绕今天会议的要求,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如何支持好、运作好、服务好棚改工作;枣庄矿业集团参加会议的同志,也要向集团党委做好汇报,对工作进行研究;各新闻单位要对今天的会议和棚改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在全市掀起棚改的新高潮,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刚才,国家住建部的冯俊司长和省住建厅的吴英副厅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冯司长站在民生的高度,从四个方面谈了棚改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创新机制做好棚改工作等问题。冯司长长期从事国家住房问题研究以及政策制定工作,现在又主抓保障性住房工作,讲话高屋建瓴,非常深刻,非常有见地。吴厅长从规划、资金、分类指导、政策制订等方面,对我市棚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冯司长和吴厅长还对我市的棚改工作给予了肯定、鼓励和鞭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认识问题
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对这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很高要求。概括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改善民生的考虑,二是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经济发展的考虑,三是促进社会协调的考虑。对我市而言,这项工作更具有特殊意义。
(一)棚户区改造是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枣庄是老工业基地,是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枣庄之所以能够被列入国家的试点市,并不是因为比西部那些城市更困难,而是因为我们向中央提出要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率先振兴、资源枯竭城市率先崛起探索出一条路子。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于资源枯竭城市来说,普遍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保”、“如何绿色发展”四大难题。为此,我们提出打好“三大战役”,统筹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大战役,以发展煤化工为突破口,实现产业转型,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三年我们连续引进三个过百亿元的煤化工项目,特别是去年引进了联想控股投资180亿元的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项目。目前全市煤化工总投资规模达到47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煤化工产业基地。按1:3的投入产出比计算,这些投资将形成1500亿元的销售收入,这就解决了政府“吃饭”的问题。
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有大量矿工下岗。我们现在煤矿下岗职工有14万人,将来还要有10到20万下岗职工。这些职工的就业问题,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们提出的第二大战役,就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为突破口,推动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促进就业富民,主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在转型初期,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主要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这是物质基础。但是如果没有文化旅游的发展,不能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第一大战役的成果就不稳固。现在,这两大战役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加快城市建设这场战役,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场战役的突破口就是棚户区改造,也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枣庄棚户区有545万平方米,涉及到7.5万户、25万人。棚户区改造是枣庄老百姓最大的期盼,是枣庄最大的民生。这么大规模的棚户区,是制约城市建设的重大瓶颈,是城市发展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因此,我们提出打好第三大战役,就是要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关键是产业转型。对枣庄而言,就是往三产上转。城市是三产发展的重要载体。棚户区多,城市功能不完善,必然影响服务业发展。通过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能够为服务业繁荣发展提供适宜的场所和广阔的空间。
去年,我市三产投资增幅达到32.7%,是二产的2倍;三产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为42%;服务业增加值、税收增幅,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也是全省第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棚改的拉动。服务业的增加值和税收构成中,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占到了90%。商贸物流方面主要是文化旅游的拉动,去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从以前的全省末位跃升到第三位。房地产方面,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建设的拉动作用很大。金融信贷方面,随着煤化工、棚户区改造等大项目实施建设,我市新增贷款增幅在全省也是第一。
台儿庄古城重建前,就是一片棚户区,百姓居住条件很差。当时,准备投资5、6亿元进行房地产开发改造,对台儿庄来说当时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单纯进行房地产改造也可以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但我们从城市转型的高度,把它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精品、一个旅游综合体,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现在台儿庄古城有三个现象:一是从游客来看,新地标超过老地标。去年,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国庆黄金周7天接待游客25万人次,相当于泰山、曲阜、蓬莱山东三大传统景区游客人数的总和。二是从业态来看,小地方超过大城市。目前古城已建和在建五星级酒店5家,超过了一些省会城市;一些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创意和休闲时尚的高端业态,像北京的“798”和南锣鼓巷、上海的新天地和田子坊,考察后认为在古城投资发展比在北京、上海还有前景。三是从地价来看,小县城超过省会城市。古城重建前,台儿庄商业用地的平均地价每亩10万元,现在平均地价达到每亩600万元;而济南现在平均地价也只有400万元。这是市场成熟度的一个侧面反映。“台儿庄现象”,就是我们把棚改工作从简单的城市改造建设上升到城市转型的高度,把文化要素做成环境,把人文资源融入棚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是从理论来讲,还是从枣庄实践来看,都生动地说明棚改是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抓好这项工作,就是抓住了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二)棚户区改造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枣庄现在面临着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我们跨入了高铁时代。枣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正好位于北京、上海的中间点。所以,我们向铁道部提出申请,在枣庄站立一块牌子,向北的一面写“京沪高铁的中间点”,向南的一面写“世界高铁记录从枣庄出发”,将来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跨入高铁时代,对枣庄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交通对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一个地区来说,高铁就像一个强大的“吸管”,它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吸来,也能吸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一个城市没有竞争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