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枣庄实践(上)
后,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城市建设加快和软硬件环境改善。如果没有‘二日游’带来的强大人气,就不会有人来投资,我们的城市建设不会这么快,旅游环境改善不会这么快,城市功能提升不会这么大。”
转型之效:先行带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在枣庄采访,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在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下,枣庄服务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46%,商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用电量增长31.2%,增幅是全社会用电量的3.4倍,住宿业、餐饮业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8%、21.5%,占经济结构27%的三产贡献了46%的税收。 “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消费,消费吸引投资,投资促进发展。”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评价说,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枣庄人以坐不住、等不起、停不下的精神状态,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先行产业建设上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旅游部门的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没有启动“二日游”之前,在枣庄过夜游客不到1万人,新增的30万过夜游客,按每人在枣庄消费800元钱计算,就增加近2.4亿元的消费——旅游业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内需。 长期以来,枣庄一直是工业投资增幅高于服务业投资增幅。拐点出现在2009年。当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市二产的投资增幅为11.1%,与全省持平,但三产增幅54.5%,高于二产43.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三产增幅仍然保持高于40%,投资比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全省的2倍——旅游业发展加快了枣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微山湖湿地周边的农民光一块钱一个的咸鸭蛋,就卖了2亿元,这2亿元都进了老百姓的腰包。还有我们的石榴,原来一斤卖1块钱,去年卖到10块钱一斤,10块钱一斤还是裂了口的。”陈伟说,所以说,旅游业发展最受益的就是老百姓,是真正的富民产业。 据了解,目前枣庄全市300余家涉旅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通过二日游新增就业1万余人。按每个就业人员年收入1万元计算,一年就有十多亿元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还让枣庄得到了无法量化的无形收获——全社会参与旅游、谋划旅游、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曾在大会上明确要求,上世纪80年代不会抓农业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90年代不会抓工业的也是不称职的干部,当前在全国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不会抓旅游服务业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 曾任滕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刘中波坦言,包括自己在内,从过去“做梦也没想到干旅游”,到如今“做梦也想着干旅游”,可以说,枣庄旅游业突飞猛进的过程,也是枣庄一大批干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过程,更是发现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过程。“用市物价局副局长崔俐的话说,通过抓二日游,各部门培养了一大批旅游营销的高手。” 旅游业的发展还直接带来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百姓精神境界的升华。刘中波说,枣庄长期以来以工矿为主,城镇化进程滞后,市民多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也提升了百姓的城市自豪感和市民素质。以台儿庄古城为例,免费向市民开放后几乎没有人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在枣庄,宣传家乡、宣传古城,已经成了许多市民的自觉行动。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不是市委市政府的心血来潮之举,也不是谋求政绩的短期行为,而是立足民生、着眼长远、冷静思考后作出的科学决策,也因此才有了当下火热的建设场景、旺盛的发展势头和民心所向的大好局面。”深圳锦绣中华输出管理团队领队、台儿庄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文涛评价道。 “在枣庄的青檀寺,生长着一株株千年古檀,生性倔强,扎根石缝,咬住青山,攀岩而生……作为枣庄市的市长,就要像青檀树那样,深深地扎根这方热土,无怨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就要像青檀树那样,经得起风霜的考验,岁月的洗礼,为枣庄长远发展负责。就要像青檀树那样,张开枝叶,遮风挡雨,造福一方百姓。就要像青檀树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落实再落实……” 这是市长陈伟2006年在其就职演说上的一段真情表白。 诚如斯言。如今的枣庄人正像那青檀树一般,“以敢为天下人不敢为之为,甘吃天下人不愿吃之苦”的魄力和精神,大力发展旅游和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上一篇:中国旅游报:枣庄实践(下)[ 10-31 ]下一篇:富藏精神与文化的台儿庄古城[ 1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