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全文)
备体系,保障菜篮子、米袋子供给。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25万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面积新增82万亩。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村青年创业促进活动,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2万人。三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市级财政安排支农项目资金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2.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十字河、蟠龙河、城河等5条河道和12个小流域治理,推进庄里水库、胜利渠灌区节水续建、滨湖沿运涝洼地治理、岩马水库除险加固、周村水库扩容等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全年新建农村住房4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村道路养护,解决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努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是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一是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各组团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特色镇村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二是加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枣庄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浙江产业园、台湾工业园的载体作用,引导项目向园区聚集。继续开展项目观摩活动,抓好50个市定转型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搞好城镇建设与产业规划的衔接,积极培育9个省级中心镇和9个市级重点镇,完成200个农村社区建设。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 (五)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调结构的动力和支撑。一是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盘活资产,激发活力。用好城市转型转移支付资金,发挥产业调整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理顺财税分配关系。二是强化金融支撑。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对“三农”、民生、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推进企业上市,扶持10家企业开展股权托管交易,做好企业债券、城投债券发行工作。引进异地银行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定点招商,组织好赴浙粤、港台、日韩等招商活动。探索境外上市、风险投资等形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式,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承揽工程。四是促进对台交流合作。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加强与岛内社团、企业、学校、民间组织的联系,承办经贸文化论坛、工会论坛、青少年夏令营、龙舟邀请赛等系列活动。 二、推动绿色发展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狠抓节能降耗。一是推进结构节能。严格执行能耗前置审批制度,强化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源头控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两年内关停所有水泥小立窑生产线及小焦化、小钢铁、小造纸企业。注重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推进管理节能。建立能耗科学调配制度,开展能耗指标交易试点和对标管理,保障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完善能耗直报和实时监测制度,强化对高耗能企业的用能监管。挖掘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潜力,倡导公共机构节能。三是推进技术节能。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窑炉改造等“十大节能工程”。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二)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抓好电厂脱硫脱硝、水泥粉尘治理,重点解决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问题,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上年增加10%。完善“防治用保管”水污染治理模式,实施城区河流生态景观改造。在10个乡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推进乡镇驻地和农村社区污水、垃圾分类处理,防止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落实总量减排目标,抓好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有鱼类稳定生长,让城里的孩子经常看到星星和月亮。 (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强化土地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盘活存量,管好流量,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推进15万亩土地综合整治,实施9个采矿塌陷地及破损山体治理项目。 三、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 加快城市建设,是转型所需,更是民心所盼。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努力让城市面貌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统筹调控各组团城区规划,科学编制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覆盖率和前瞻性,引导开发建设的方向、时序。建立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依法审批、社会公示制度,促进规划编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严肃查处违法建设,维护规划的刚性和权威性。 (二)以同城化推动中心城区建设。 老城做新。一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市级财政安排3.5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上年增长107.1%。高标准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仅把“旧房”变“新房”、“旧区”变“新区”,还把“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打造棚改样板区。全年拆迁355万平方米,建设405.1万平方米。开工经济适用房2000套,建设廉租房265套、公租房3600套。二是加快新区建设。推进鲁南水城•枣庄老街商贸区、住宅区开发,搞好西沙河治理,加快市中西扩。推动峄城北连、薛城东拓,促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三是推进旧城改造。启动市南工业区改造,实施枣庄火车东站、三角花园周边商业化开发,加快燕山路及枣庄火车站区域改造。抓好35条背街小巷治理,新建16处城区小公园、小广场、小绿地。四是优化城区路网。建设枣庄客运中心及公交换乘枢纽,建成青檀北路、解放北路、胜利路三座公铁立交,推动十电铁路专用线搬迁。 新城做靓。一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新城建设。对城中村搬迁腾空地进行科学规划,按照“控拆建拍”的模式经营城市资源,实现新城发展的良性循环。引进实力强、品位高的企业,投资开发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二是建设中心商务区。建成启用高铁站房,加快站前广场、商贸街区及周边山水景观建设,配套完善公交、客运、出租换乘中心,打造“城市客厅”。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市民中心,融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体功能于一体,年内基本完成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新城高中,迁建市委党校,启用新城幼儿园、中医院、枣矿中心医院。四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珠江路、淮河西路、六盘山路、海河西路等15条道路,完善配套管网。五是改善生态环境。启动龙潭公园、蟠龙河湿地体育公园建设,搞好新城周边山体绿化,打造城市绿带。 同城化发展。优化公交线路,筹建至峄城、台儿庄的BRT。新建西坛路,实施枣曹线改线。在旅游、医疗、手机支付等领域推广使用“同诚卡”,加快“数字枣庄”建设。加大对各组团城区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投入,启动中心城区供水保障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置换天然气用户3万户。 (三)以高效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全面落实城市建设管理主体责任。推行街道及社区网格化、数字化管理试点,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治理,努力使城区更整洁、环境更优美。加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创建11条“管理示范街”,方便市民出行。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发展的动力。加快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引领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是加快台儿庄古城重建步伐。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顺河街、水街、车大路等街区,开放天后宫、关帝庙、大战遗址公园等主要景点,推进伦达温泉度假、千里走单骑等五星级酒店客栈及会议中心建设,确保“五一”正式开城、“十一”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同时启动二期规划建设。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精心组织古城开城仪式,促进古城旅游持续升温,打响“天下第一庄”品牌。二是规划建设四大特色历史街区。挖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基因,打造千年运河古城历史街区、百年中兴历史街区、五十年工业历史街区、枣庄老街历史街区。三是推进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抓好微山湖湿地公园、运河湿地、盈泰度假村、汉诺庄园、仙坛山温泉小镇、民国影视城等项目建设。开发高端会议游、休闲自驾游,搞活农家乐、乡村采摘游,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温泉度假基地、生态湿地之乡。四是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抓好81个星级酒店、快捷酒店、家庭旅馆建设,新增床位6960张。新建6个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停车场站等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运河北堤路、涧汴路等10条旅游道路,实施景区环境及枣台路、榴园景观路等15条道路沿线综合整治。突出地方特色,开发旅游商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五是继续开展二日游。抓住京沪高铁开通的机遇,搞好旅游线路营销。加快二日游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运作过渡,全市游客数量比上年增长28%。 (二)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新建农家书屋300个。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创作《台儿庄》、《中兴公司》、《车神奚仲》等7部影视作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举办民间游艺展演、广场文化活动等公益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文明枣庄。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发挥文化的引领和塑造作用,丰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枣庄人更加热爱枣庄,让外地人更加尊重枣庄。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把惠民生、促和谐作为各级政府的核心任务,扎实办好100件惠民实事。市级财政今年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重点项目的投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3%、42.6%、55%。 (一)积极扩大就业。坚持全民创业促就业,继续开展青春创业、巾帼创业、工友创业活动,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抓好60个学士后流动站和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开展特别职业培训活动,年内培训5万人。实施“三个一千”就业援助计划,购买1000个公共服务岗位,开发1000个社区公益性岗位,结对帮扶1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双零家庭”动态消零。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对困难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给予一次性养老补助,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人均增长10%。城市低保月标准、农村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到260元、13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1800元、2600元。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55元基础养老金。加强价格调控,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的联动机制。 (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 上一篇:台儿庄:2011年“春晚”举行[ 01-26 ]下一篇:台儿庄古城:加大宣传力度催热周边地区冬季旅游市场[ 0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