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台儿庄 1938年3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坚持以台儿庄为中心,构建了大运河防御体系,在台儿庄东、西、南三面方圆百余里的地区埋伏了重兵,布下了口袋阵,一举歼灭侵华日军11984人,取得了闻名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从此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日军大量增兵,徐州于1938年5月失守。为了在运河沿线开展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枣庄地区先后建立了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文峰支队等抗日武装,其中以台儿庄地区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最为著名。运河支队以台儿庄运河南岸的黄丘山区为根据地,活跃在鲁南苏北运河两岸,驰骋于御侮疆场,大小数百战,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而且开辟了红色交通线,一次次安全地护送刘少奇、陈毅等中共领导人西越微山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陈毅元帅路过鲁南时的即兴诗作“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就是对这一红色交通线的赞誉。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国民党59军两个师、77军一个半师3300余名官兵,于台儿庄、贾汪防地宣告起义,台儿庄遂告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三)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京杭运河枣庄段的开通,为鲁南苏北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其中运河古镇台儿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是更新了人们的经济观念。台儿庄商贸业的繁荣,促使台儿庄及其周边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凡是较早冲破“文不经商,士不理财”、“捞鱼摸虾,耽误庄稼”等封闭状态的人们,在观察运河商贸、领略外部世界、感受人类商业文明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效仿实践获得了比农田耕作更大的实惠。特别是秦晋、江浙商贾的富裕生活和旺盛的商品购买力,使台儿庄世代以种田为生的农民由好奇、羡慕进而仿效,纷纷弃农从商,做起了生意。在耳濡目染下,台儿庄土著居民的经济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致“弃农进市镇、跑船吃运河”便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啸庐诗文》中说台儿庄人“约台之民,商贾过半”、“户不积粮,人不耕食”。可见明清时期的台儿庄人已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之路。 二是活跃了商贸流通。台儿庄运河古镇在商贸流通上发挥了载体、集散和辐射的功能。枣庄段运河开通后,大批的漕船、商船便通过台儿庄南下和北上。江浙、湖广一带的竹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纸张、工艺品、棉布等纷纷运抵台儿庄商埠,北方的山果、木材、 上一篇:展古运新貌-----台儿庄重金打造运河文化风景区[ 08-11 ]下一篇:我的古城我的梦[ 09-07 ]
|